所長的話

立足在地、接軌國際、以學生為主體的專業學習社群

首先,誠摯地歡迎各位新生加入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這個兼顧溫馨與專業的大家庭!本所自199681日開始成立碩士班、199981日開始成立博士班和碩士在職專班;並先後在黃光雄教授、王如哲教授、林明地教授、李奉儒教授、朱啟華教授、鄭勝耀教授等六位歷屆所長的卓越領導以及所有專兼任教師的齊力協助下,已然成為國內外公認的教育研究學術重鎮之一。

為進一步強化研究、教學與服務的整體能量,本所自201481日起與本校課程研究所進行整併,整併後的學術單位名稱仍為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班包含教育學碩士班及課程與教學碩士班這二個班別,而博士班則分別為教育學博士班及課程博士班,同時自202181日起增設教育學博士班運動與休閒教育組。整併後的教育學研究所除了延續過去卓越的成效之外,也戮力在臺灣、亞洲甚至國際的教育學界有更進一步的卓越表現。

本所在教育學術發展上有多項值得肯定的成就,如2009年獲得國科會「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三年約900萬的經費購置「教育理論與方法論」領域的圖書與2010年在教育學院補助下成立「教育領導發展中心」,更獲得教育部補助約900萬設立「國際教育中心」,2011年並續獲補助1,000萬辦理相關活動,並於2012年通過合併二中心為「教育領導與國際教育中心」,且於2020年再次獲得教育部補助1,000萬進行「國際教育2.0全國教師與行政人員培力與認證計畫」,繼續推廣教育行政人員、中小學校長、主任及教師的國際教育專業知能。此外,本所林明地教授、鄭勝耀教授、詹盛如教授亦與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義愛文化培育協會等公私立機關攜手推動產學合作研究計畫,促進中小學校長領導、雙語教育、原住民教育、弱勢教育、公費師資培育政策等重要教育議題之研究。同時,各年度的國科會專案計畫申請,本所專任教師每年均以相當高的比例通過國科會嚴格的專家審查,這項遠超過國內教育相關系所的卓越成績,可以讓所有研究生了解到本所教師在教育學術研究上奉獻的心力與獲得的專業肯定。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本所教師將持續關注與達成立足在地與接軌國際的目標。有關在地化目標方面,本所教師多能在研究與教學之餘,實際投入與關心地方教育事務(如協助八八風災重建的阿里山中小學與香林國小等),受到許多縣市政府教育單位的極高肯定(諸如委請本所辦理校長、主任、教師的甄試,或是閱讀磐石獎、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校長領導卓越獎、教學卓越獎、師鐸獎等審查工作),也為本所的專業品牌樹立相當良好的聲譽;而在108新課綱的重大變革上,本所也透過蔡清田教授投入新課綱素養理念的研發、鄭勝耀教授擔任課審會中學分組召集人與課審大會委員,及林永豐教授帶領南部新課綱前導學校的課程實踐,為當前最重要的課程改革奉獻一份心力。

而在國際化的目標方面,本所以往積極辦理過多次國內與國際的學術研討會,深獲與會人員的肯定,如本所於20201023日與24日,再次與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世界社會學會(ISA)教育社會學分會(RC04)合辦「第26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暨2020年國際社會學會期中研討會: 全球化時代的教育課題」,會中邀請世界社會學會教育分會理事長歐洲賽普勒斯大學Marios Vryonides院長、UNESCO 全球學習與全球公民教育主席(Chair in Global Learning and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Carlos Torres教授、日本教育社會學理事長的日本早稻田大學Aya Yoshida教授與日本廣島大學Hiroyuki Yamada教授線上同步參與,並針對全球化時代的教育課題提供跨國與不同角度的教育社會學省思。而在202285日至86日,本所也承辦「臺灣教育哲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楊深坑國家講座教授追思硏討會」,會中邀請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硏究科山田浩之(Hiroyuki Yamada)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Prof. Markus Rieger-Ladich、美國加州鴻堡郡教育局副局長Dr. Colby Smart、美國匹兹堡大學比較與國際教育中心前主任Prof. James Jacob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Brian Simon講座教授Prof. Gary McCulloch一起透過實體或線上發表專題演講,聚焦在教育學方法論、教育哲學、比較教育與師資培育的國際趨勢討論與批判。

此外,在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夏天,本所均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多人赴美國UCLABYU參與雙聯學位課程研修,他/她們的認真、投入與辛苦等,讓主辦單位負責人印象深刻且是讚許連連,為本所帶來極高的評價,也擴展了他/她們自身的國際視野,並增加未來的研究能力和強度。本所博士班畢業生侯雅雯博士(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也於2015115日透過本所與美國匹茲堡大學教育學院的「雙聯學位協定」(Joint Degree),順利同時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與美國匹茲堡大學教育學院兩個博士學位,為國內教育領域首位透過「雙學位」(double degrees)途徑取得兩個博士學位的代表!而在2022年,博士班吳國葆同學也獲得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獎學金補助,前往UCLA教育學院研修一年,為自己的學術生涯寫下值得一書的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本所於2023年獲得教育部補助玉山學者計畫,是教育領域第一個獲補助的單位,延攬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Andy Green教授於本所授課、推動跨國研究團隊的合作與成果發表。2024年,本所也與本校教育學院合作,與德國多特蒙德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促進兩校在教育研究、學術交流、教師互訪及學生培育等方面的深度合作。2025年,本所碩士班張喻捷同學前往德國進行交換學習,進一步提升本所學生學習的國際化廣度和深度。

在學生的培育方面,本所相當重視研究生的主體性與獨特性,分別規劃了碩士生、碩士在職專班與博士生的培育方案,課程設計著重在開發與引導研究生的學術潛能,鼓勵研究生多方嘗試並能發揮所長,並且協助與支持每位學生的職涯發展,本所歷屆所友也有相當傑出的表現與成就。在學術研究方面,本所碩、博士生屢獲國內重要教育學術論文獎的肯定,博士生也多次榮獲國科會千里馬或三明治專案出國、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菁英留學或學海飛颺獎學金、攻讀國內外教育研究所的博士課程等以及獲得國科會補助出國參加研討會等;在學校教育實務方面,有多位研究生考取高中職及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和取得教職,並有多位所友榮獲師鐸獎的最高榮譽。在教育行政方面,有多位畢業所友分別通過教育行政人員高等二級考試、教育行政人員高等三級考試、考取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三等考試教育行政類科,而在202192日起,本所武曉霞所友榮任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對在學同學與畢業所友的未來生涯規劃更是一大激勵。上述這些豐碩的成果均能印證本所專任與兼任教師對於教學的用心付出和歷屆學生的努力投入學習。

最後,本所自創所以來,秉持塑造一個尊重與關懷的專業學術社群之理念。如同康德道德哲學所強調的,不應將人視為達成一己目標的工具,而應視人為自為目的的主體。在這裡,教師與學生們相互尊重與關懷,彼此合作、共同支持個人與專業的持續成長與革新,可以說,師生均能熱愛教育工作、學習認真又不失歡笑,關注教育實際問題的探討但又不忽視理想的追求。因此,我們相當期待各位新生能入寶山不空手而回,不只學會讀書、考試與做研究,還能學會與人互動、應對進退以及與對人與生命充滿關懷與熱情。今日,您們選擇加入我們並以中正教育學研究所為榮,相信有一天,我們會為您們的成就感到光榮!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所長

顧曉雲

2025年8月1日